近日,乐视超级电视官方微博向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熊猫家电)发布公开信,称熊猫家电委托生产的几款电视液晶屏不良率接近20%。乐视要求熊猫家电正视问题,承担售后责任,保护乐视用户的合法权益。
乐视炮轰熊猫家电的操作,无论是正当维权还是推卸责任,业内观点各异。大部分网友对乐视的经历表示同情,但也有网友认为,乐视降低采购价格是采购设备质量问题的内因。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彩电市场很难维持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路线。
事件发生后,乐视电视发布了一款新的电视产品F65Pro。乐视表示,这是下半年的高性价比新产品,在原来的高性价比新产品中,F语音功能升级基于65型号。
根据上述公开信,自2020年7月起,乐融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智融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乐视公司)收到用户反馈,熊猫家电委托生产型号为Y43.F43产品及F55型号产品,使用半年左右频繁出现屏幕横线.前两款43时电视液晶屏不良率接近20%(行业不良率一般不到2%),严重超过双方质量协议约定的1%.8%的标准。
据乐视网介绍,2019年初,乐视网与熊猫家电东莞分公司达成了乐视网的OEM生产合作。截至2022年3月,南京已完成乐视网39万台电视的生产交付,累计合作金额4.3亿元,一直采用预付定金+全额提货模式。
乐视公司表示,自2020年7月以来,在双方多次沟通会上,乐视公司严正指出43时,.55时,液晶屏出现批量异常问题,并提出禁用和赔偿要求。2020年8月,熊猫家电提供的屏幕分析报告和双方市场跟踪结果证实,上述质量事故原因是主要液晶屏质量不达标,由熊猫家电全权采购。根据合同,熊猫家电应提供免费屏幕更换材料,快速解决用户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进行整改,承担全部售后费用,赔偿损失。
然而,乐视表示,熊猫家电不仅在产品质量上不进取,而且未能及时承担售后义务和责任。产品质量事故对乐视品牌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自2020年8月以来,乐视敦促熊猫家电积极行动,提前支付相关售后费用,解决用户需求。到目前为止,换屏数量已达11590台,换屏数量已达2160台,预计未来将换屏6300台。
这两年《甄嬛传》给乐视带来的收入,都被南京熊猫当竹子吃了。
记者发现,乐视早在2020年8月就确定了质量问题,但直到今年3月才终止与熊猫家电的合作。
在乐视超级电视微博的推特下,大部分网友对乐视的经历表示同情,支持乐视的维权行为。但也有网友认为乐视在推卸责任,称乐视可能会把价格压得太低,中电熊猫对其他电视OEM的不良率也没有爆出20%。
对此,北京恒然律师事务所律师马丹宁认为,如果电视质量有问题,消费者有权追究电视品牌的责任。因此,电视品牌还应确保其销售的产品符合相关规定。
在这次事件中,除了乐视超级电视,我们还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主角熊猫家电。根据天眼查,熊猫家电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为3.法定代表人为邓伟明,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6年,被称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其注册商标熊猫PANDA是中国电子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熊猫黑白电视风靡市场。
近千禧年,中国彩电行业迎来了大洗牌,部分品牌停产,熊猫开始退居幕后。2007年,熊猫电子完成重组,从玻璃基板全面推进.液晶面板.芯片模组.终端整机平板显示整个产业链。
2020年9月,中电熊猫最近更为轰动,京东方计划斥资不少于55.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91亿元收购G8.5公司)80.831%的股权,同时计划斥资不少于65%.26亿元收购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G8.6公司)51%的股权。如果成功达成交易,京东方总成本将超过121亿元,这也成为国内液晶面板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例。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披露的数据显示,南京G8.5公司与成都G8.6公司长期亏损,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过277亿元。
对于乐视超级电视嘲笑熊猫家电事件,高级工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乐视与熊猫家电纠纷的主要责任是熊猫家电,但不能忽视双方合作电视质量差,因为乐视品牌品牌溢价能力低,毛利率低,声誉一般。
梁振鹏说:如果采购价格较低,那么工厂就不太可能提供更好的零件,比如液晶面板.液晶屏。因此,目前彩电市场很难维持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路线。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发现,除了与熊猫合作的上述三种产品外,乐视的其他产品也因质量问题而受到用户的投诉。
乐视作为第一代互联网电视品牌,已经度过了几年的辉煌。2013年,乐视正式发布了第一台超级电视,声称开创了一个新的电视类别,并重新定义了它。
2016年10月,乐视在美国旧金山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电视.手机.VR.自行车.汽车等五大智能硬件产品在全球推广85寸电视新产品uMax85.但好景不长,这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不到一个月,乐视就开始陷入负面新闻的困境。
公开数据显示,2014-2016年,乐视电视销量分别达到150万台.300万台和600万台。2016年,奥维云网表示,乐视正接近传统的第一梯队。当时,乐视的核心竞争力是低价和生态。可以说,互联网电视卖一台亏一台。乐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年不止一次提高了电视价格。
随后不久,乐视系统陷入资金链危机,乐视电视业务也受到影响,小米市场份额迅速上升.酷开等互联网电视品牌蚕食。为了摆脱乐视的标签,乐视不得不更名。
2017年12月,乐视电视业务运营主体乐视智家更名为新乐视智家。四个月后,乐视的母公司更名为乐融智家。2019年5月7日,互联网电视Letv超级电视正式将中国品牌升级为乐融,同时发布新品牌logo还有新的电视产品。
然而,仅仅四个月后,乐融集团在2019年9月的品牌沟通会议上宣布,乐融超级电视的名称将被改为乐视超级电视。当时,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乐融品牌对许多互联网电视消费者来说相对陌生,难以推广,乐视超级电视知名度较高,用户基础较多。
2021年,乐融致新CEO张伟透露,2020年,乐融致新电视销售额为40-50万台。与2016年的600万台相比,这一点已经大幅缩水。张伟承认,目前他希望保持现有的销量,但与以往的烧钱模式不同。用大量的钱换用户在财务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目前,前互联网电视之王乐视已经衰落。目前,在股票竞争下,彩电市场的头部聚集效应明显增强。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8大品牌(即小米).海信.TCL.创维.长虹.海尔.康佳.华为出货总量超过1610万台,同比增长4610万台.3%,占整体市场份额的94%。而乐视并非如此。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