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6亿亩,成为面积最大、总产最多的作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截至2018年,全国玉米耕、种、收及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33%、88.73%、75.85%、88.31%。2019年,玉米机耕率预计达到97.8%左右,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机播率预计超过9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机收率预计超过80%,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9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应用、机具持续增加、机械化水平平稳推进,全程机械化成效开始显现。
一、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耕整地综合措施得以应用,耕整地质量不断改善。过去长期单一旋耕整地方式导致的土壤“耕层浅、犁底层厚”以及玉米“不耐旱、不抗涝、不抗倒”等问题得到缓解,对改善土壤质量和作物增产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翻耕、深松、松耙组合等轮耕作业面积逐年扩大。
(二)精量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播种质量有一定提升。东华北一熟区和黄淮海两熟区玉米精量播种方式已占据主导地位,播种质量有所提升,尤其是免耕精量播种技术发展迅速。
(三)高地隙植保和无人机植保技术发展迅速。高地隙植保机械在大田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无人机植保技术发展迅速,2014年全国无人植保机695架,到2018年全国无人植保机已达2.3万架,作业面积约3亿亩。但植保无人机仍然存在承载不足、续航能力弱等问题。
(四)玉米机收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以果穗收获为主,籽粒直收占比不足10%。部总站联合中国农大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进行了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直收技术和北方春玉米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有效推动了粒收技术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播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10年我国玉米机械播种技术发展迅速,但多数农户的播种出苗率不足85%,播种后“保苗率低、出苗整齐度差”的问题依然突出,距高效优质精量播种需求和“密植、高产、增效”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二)籽粒直收技术亟待破题。调研显示,我国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普遍在30%左右,籽粒收获时平均破碎率在9%左右,达不到5%以下的作业质量要求,究其原因,既有品种问题,亦有机械因素。
(三)干燥机械需要加快发展。随着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加速推广,玉米大面积集中收获,自然晾晒缺场地、缺劳力,迫切需要干燥机械化的跟进发展。
免费为您快速开通指定信管家平台账户
通过我们开户,交易手续费低至20美金每手
提供多个正规的信管家平台选择适合您的平台
精选正规安全平台,平台及配资机构均可在线查证